记者/王道军
央企董事会试点过程中发现四大问题:一是有些董事会还没有找到一个较符合企业特点的运行模式;二是有些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的关系还有矛盾;三是集团与股份公司双层董事会的协调;四是国资委和董事会之间的互动不够;五是高素质的外部董事资源不够。
5月7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北京参加第七届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论坛时作出上述表示。
对此,出席上述论坛的北京九游会J9联合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安林说:“国资委虽在积极推进央企董事会试点,但推进速度较慢,毕竟董事会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困难很多,有些事情还超出了国资委所能管辖的范畴。”
安林强调,国企建设董事会“观念乱象”集中。现在过多、过杂、过旧的“观念”,总是与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理念相冲突。比如,一些组织部门管理同级政府国资委部分所出资企业的全套班子成员,一些政府国资委管理部分所出资企业的负责人等。“这种不分董事会成员(如董事长)还是经理层成员(总经理),不分全民所有制企业还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公司制企业,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最大地阻碍和干扰了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建设。”
央企建设规范董事会试点始于2004年6月,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等7户企业首批入围试点。此前的3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建设规范董事会工作会议,4月11日下午又在京召开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规范董事会工作会议,两次会议邵宁均有出席。4月11日,新华社报道称,近日借“一把手”调整之机,中石化集团公司和中海油总公司均设立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分设。
邵宁7日说,央企董事会试点启动至今五年,参与企业数量已达35家。邵宁表示,央企董事会试点后,国资委派外部董事进入,几乎每家央企均有重大决策被否决或缓议或多次上会才通过的结果,企业出现重大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收获”。
邵宁同时指出,面对行业、发展周期不同的120家央企,国资委仅能进行一种共性的监管。而董事会进入央企后,开始形成对企业个性化的管理。另外,他表示,“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有些事是很难做,原先我们在上面推往往推不动。比如要求缩短母子公司的链条,可能涉及安置职工等事宜。”董事会成立后,董事会负责决策,经理层负责执行,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开始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