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营销界刮起了一阵“跨界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新的领域开展新的业务,道理很简单,你不跨界别人跨界你就会被打劫。跨界广泛存在于多种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也乐于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寻找彼此的交集、进而形成合力去重塑企业。
——编者语
《企业观察报》刊发九游会J9咨询董事长安林博士和咨询总监兼企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晓波撰文《国企如何对标世界一流 构建ESG全价值链管理模式》
近年来,营销界刮起了一阵“跨界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新的领域开展新的业务,道理很简单,你不跨界别人跨界你就会被打劫。跨界广泛存在于多种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也乐于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寻找彼此的交集、进而形成合力去重塑企业。
九成知名企业忙跨界,你不跨界就会被打劫
专家透露,目前消费者听说过的知名企业,90%以上都在搞跨界经营,这些企业有产品跨界、产业跨界、渠道跨界、文化跨界等等。
麦当劳要做童书销售商。英国麦当劳将成为英国最大的童书销售商!麦当劳将把赠送的儿童玩具换成童书,并计划两年内销售1500万册。作为一家世界级连锁快餐集团,麦当劳不老老实实地待在自己定位的领地,却跑到童书行业里淘金,这让许多人深感不可思议。
乐视打造“乐视生态圈”。对于乐视这家上市公司,想要简明而准确的概括他的业务并不容易,因为他既做先锋的互联网,也做传统的电视机;既做自行车,也做新能源汽车;既制作电影,也切入互联网汽车行业,乐视究竟在走着一条怎样的路?
娃哈哈跨界做机器人。多年来,娃哈哈不仅在主营业务食品饮料方面做大做强,同时也在探索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去年,娃哈哈食品饮料生产智能工厂入选了工信部2015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此外,在上海举办的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宗庆后还为娃哈哈生产的机器人站台。
京东定制“京选”白酒。2015年“6.18”京东店庆期间,定制化白酒“京选”首次面市便荣登京东白酒销量冠军宝座,可以说是此次活动中最大的黑马。作为互联网电商的京东,依托用户购买大数据,汇聚众多消费者的口感、喜好等数据,将这些信息整合传递给泸州老窖酒厂,最终生产加工出了这一款与众不同的“京选”泸州老窖酒。
中国企业界的法则之一是:谁赚到钱,谁就是老大。商业大佬们有时不相信世界上有他们做不好的项目,于是玩网络的可以去种地、养猪,做食品的则去圈一块土地做起了地产生意。我们所熟知的阿里、百度、腾讯、中粮、联想、恒大、苏宁与万达等等,中国绝大多数知名企业集团,都正挤在“跨界”这条路上。
跨界经营由来已久
回顾历史,其实很早就有企业利用跨界经营取得成功。100多年前,米其林作为著名的轮胎品牌,它同时开展餐厅和主厨的评级业务。轮胎与餐厅、主厨的评级看起来是彼此毫不相关的两个行业,米其林集团通过跨界经营进行混业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功。
现在米其林轮胎品牌影响力、销售额、耐磨性等多项指标全球领先,同时其旗下的《米其林餐厅指南》具有成瘾般魅力,在西方也被称为美食界的圣经。据统计,《米其林餐厅指南》平均每年有23000封读者投稿讨论、感谢;每年销售1800万本,销售70国35000个经销书店;至今已有涵盖21个欧洲国家的70000个旅游点调查报告及1100万公里道路和各国费率介绍。以《米其林餐厅指南》为核心的评级业务,从最早为司机提供服务开始,随着影响力逐步扩大,为米其林轮胎业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
迄今为止,商业时代经历了四次较大的营销演变。
第一次是产品时代,企业推崇销售力。那时对企业来说,若能给产品提出一个独特卖点或主张,就可能实现市场领先。
第二次是企业形象时代,企业注重宣传。当工业化使得产品极大丰富,更重要的是产品同质化使消费者理性选择能力减弱,企业开始加强形象建设,赢得消费者信任,从而使商业发展进入了企业形象时代。在企业形象时代,往往一条广告片、专题片就可能让产品或品牌叱咤大江南北。
第三次是定位时代,企业追求差异化。随着科技进步、信息泛滥,消费者心智疲于应对,企业竞争逐步迈入了品牌定位时代,企业通过品牌定位实现差异化。但当今许多市场细分程度越来越深,繁琐细分导致的庞杂信息,使得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品牌更难有效识别。
第四次是商业模式时代,企业需要跨界经营。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说:“饱和、过度零碎化的市场,必然会降低新产品和新品牌的成功率。”传统以定位直接对应需求的经典商业逻辑架构开始慢慢崩塌。随着商业竞争不断升级,市场正经历着第四次演变,即进入了商业模式时代。
当今时代,商业模式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最高层级,而传统商业模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当企业从传统视角看竞争对手时,却发现竞争对手已经不是来自同类产品或品牌,而是来自曾经毫不相关的行业。比如,银行的竞争对手现在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摩托车品牌的竞争对手现在是电动车,游戏机的竞争对手逐渐演变成智能手机,咖啡厅的竞争对手可能是更加轻松随意的轻音乐酒吧。
跨界经营,如何躲避“陷阱”?
企业跨界是大势所趋。面对来自行业外的竞争,采用跨界经营进行创新,不是赢得竞争的重要途径,而是唯一途径。一个品牌如果没有跨界思维,在未来的竞争中恐怕是很危险的,竞争使然,未来中国商业战场必会上演愈来愈多精彩的跨界突围战役。规模,不再是一个企业拥有的竞争优势的主要体现,更不能保证企业的利润高于对手。
但从目前的状况看,企业跨界经营总体上不好不坏。北京九游会J9联合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安林曾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说:“企业进入完全陌生的领域,成功或失败的几率实际上各占50%。跨界有利有弊,利在放大利润,并降低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风险,也许能在短期内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空间。而弊则在于,企业的主业不清晰、发展战略不明确、核心竞争力不易培养。”
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认为,搞不搞跨界,首先看你有没有需要,第二看你有没有机会,第三看你有没有能力。比如,娃哈哈主业经营得很好,但还有剩余资金,而且企业招人也很方便。同时,现在如果想在本行业当中再实现大幅度的增长也是有难度的,因为有时碰到天花板以后,再过度发展,反而容易走下坡路。这时如果还想继续实现大幅度增长的话,可能需要投入其他产业。搞第二产业的话,你要摸清楚,这个产业是不是过剩了,是不是已经到顶了,如果这个产业还没有到顶,还是有机会在行业里站得住脚的话,还是可以做的。如果有能力做的话,你就可以进去做了。不是说绝对说不能跨界,也不能说一定要跨界。
跨界要尽可能立足于本业。立足于本业,往产业链的上下游拓展,寻求新的增长点。这样做的效果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丰富产品线,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消除同质化竞争的不利因素,实现多条腿走路。
进入陌生领域,可以通过资本杠杆来完成跨界。聪明的跨界者,采取的措施由两个方面组成,或者通过并购某家公司进入陌生领域,或者通过投资某个产业中的领先企业,进入新领域。拥有资本的企业通过并购吃进去一个团队,来进入完全陌生的领域。赖以成功的就是资金雄厚,品牌性强,完全打通了不懂新行业的弊病。投资某个产业,自己并不去运营,通过投资某个企业,等于借助了原企业的优势,去进入陌生领域,避免水土不服导致失败。
跨界不可盲目,同样需要技术。企业要放弃赚快钱、赚暴利的思维,着眼于赚管理的钱、技术的钱、品牌的钱,首先要对新进入的领域进行周密的市场调查,才能实现在“彼界”的长足发展。企业跨界价值取向要端正,不是单纯为追求利润而跨界。
企业跨界要有创新思维。从过去的一些企业跨界例子看,不少企业最后走不远,无法实现真正成功跨界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缺乏对“彼界”的深入分析研究,不能以自主创新对“彼界”的产业进行改造和提升。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企业可以进而制定出全新的企业和品牌发展战略战术,让原本不相干甚至相互对立的矛盾,相互渗透相互融汇,从而产生新的亮点,进而完成企业和品牌质的蜕变。具体来说,自有品牌异业嫁接,品类扩张等等都算是跨界的行为。通过前瞻而领先的品牌跨界战略,商业奇迹将成为可能。
作者:陈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