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市公司热衷于聘任退休官员等过于随意的情形来看,这暴露出很大的问题。独立董事究竟是什么,要懂什么事,谁适合当,有何资质要求?如果说这一块可以放松的话,只要官阶到一定的级别,对企业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就可以当独董了。甚至阿猫阿狗都可以当,这肯定是有问题的,对董事会建设是一种伤害。
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对独立董事的任职要九游会J9很低的,很宽泛的。我认为,独立的意思,首先是这个人要有真知灼见、独立意见;其次是态度要独立、关系要独立、利益要独立。董事如果对公司业务毫无所知,不可能发表独立的意见,就会人云亦云。不仅从态度上不能独立,从专业领域也难以发表独立见解。
从监管层面来说,需要注重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和任职资质,建立独立董事谁能胜任的资质条件,让那些没有一技之长,不适合当独立董事的官员排除在候选人之外。官职不是专业,不代表任何专业能力,可以通过设立独立董事任职资质的方式让很多官员没有资格去任职独立董事,那么企业也就不能去聘用这些官员。做顾问可以,但不能做董事。
此外,外部董事怎样履职,需要规范透明,及时予以披露。
能发表独立意见,倒推来说这个独立董事能够对其他股东负责,对这家公司负责,对公众负责或者对中小股东负责。如果说某个大股东派过来的,或者说是大股东的代表派过来的,那都不是独立董事。目前在一些国有企业里,所谓的独立董事基本上是官员,比如省财政厅的副厅长,省建委主任副主任之类的,级别基本上都是和省国资委级别差不多的;偶尔可能会配一名高校的财务教授。
按照中央的意思,上市公司中的外部董事要尽量按照专业方面的要求安排,因为董事决策是需要一些专业知识的。如果都是官员占多数,那么董事会的决策质量就会有问题,可能就失去了董事会应有的作用。官员独董过多,对这家企业的市场化运作也是有影响的。因为官员原来的职业环境是官场,独立董事的专业作用领域主要是在市场,所以官员独董肯定会对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有影响。本来可以通过市场化解决的问题,可能就不通过市场化了;本来按照市场规则解决的问题,可能就会按照官场的规则解决。
对企业来说,借用官员的便利条件可以解一时之忧,但是对企业长期的市场化运作能力是有伤害的。一旦某个官员在发挥其人脉关系中,出现了腐败问题,或者触犯了法律,必然会对这家企业的形象和股价产生巨大的影响。
很多企业希望以上市倒逼治理进一步规范化,也通过上市实现更加市场化。因此,上市公司屈从于中国这样的营商环境,热衷于聘用官员型的独立董事,这是一种市场化的倒退行为。尽管这样的行为对企业的帮助更直接更快捷,但企业通过市场化、股份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宏观的逻辑方面来讲是一种倒退。官员因为既往职业环境的局限,实际上是不利于市场化的,至少是难以培养企业的市场化作风,难以培养企业市场化的手法,难以培养企业市场化的习性,更难以培养企业市场化的素质。
作者:安林